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邪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邪嗽
邪嗽為中醫學病證名詞,屬咳嗽類型之一,亦稱「勞嗽」、「疰嗽」,屬「五嗽」範疇。此病證主要因勞極損傷肺絡,或感受邪惡之氣所致,其特徵為咳嗽纏綿難癒,嚴重者可見咯唾膿血,輕者症狀時發時止。此病證最早記載於《外台秘要》卷九,後世醫家如《醫說》進一步闡述其病因病機及臨床特點。
病因病機
邪嗽的成因可分為以下兩大類:
- 內傷勞損:
多因酒色過度,或長期勞倦,導致肺氣耗傷,肺絡受損。肺屬嬌臟,主氣司呼吸,若長期勞損,肺氣虛弱,則易使咳嗽纏綿不癒,甚則咯血。 - 外感邪氣與傳疰:
患者因正氣虛弱,易感邪惡之氣(如瘴氣、癆蟲等),或受「傳疰」之氣(指具有傳染性的致病因素)影響。此類咳嗽可因先嘔血而後發,或由普通咳嗽逐漸演變成虛勞之證,病情較為深重,預後較差。
臨床表現
邪嗽的症狀可依病情輕重分為以下兩種表現:
- 輕症:咳嗽反覆發作,時好時壞,伴隨胸悶、氣短,偶有痰中帶血。
- 重症:咳嗽劇烈,咯唾膿血,形體消瘦,面色晦暗,甚至逐漸發展為虛勞羸弱之狀。
若合併「傳疰」之邪(如癆瘵),則可能出現潮熱、盜汗、骨蒸勞熱等陰虛內熱症狀,病情更為複雜。
治療原則
邪嗽的治療需辨明虛實,兼顧扶正與祛邪,傳統方藥包括:
- 通氣丸:用於調暢氣機,緩解肺氣壅滯所致的咳嗽。
- 四滿丸:適用於肺氣不足兼有痰濕者,具補肺化痰之效。
- 蟲類藥與芳香開竅藥:如 蛤蚧 補肺益腎,納氣平喘;桃柳枝 祛風通絡;麝香、安息香 芳香開竅,辟穢化濁,適用於挾有邪惡之氣者。
若屬虛勞挾邪,則需結合滋陰潤肺、清熱除蒸等法,如百合固金湯、秦艽鱉甲散等加減運用。
相關概念
- 五嗽:中醫將咳嗽分為五種類型,邪嗽為其中之一,其餘包括 風嗽、寒嗽、燥嗽、痰嗽,各有不同的病因病機及治法。
- 疰嗽:與邪嗽概念相近,強調其具傳染性或病邪深伏難祛的特性,常見於癆瘵(肺結核)等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