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挾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挾癰,病名。癰疽之發於腋部者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腋癰。見該條。
挾癰,又稱腋癰,是指癰疽發於腋部的疾病。其發病原因與其他癰疽類似,多因外傷、感染、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因素所致。臨床表現為腋部皮膚紅腫熱痛,局部有硬結,並可出現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頭痛、食欲不振等。治療上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,可用中藥內服外敷,或配合針灸、拔罐等治療手段。
挾癰的病因病機
挾癰的病因主要與外感內生、氣血失調有關。外感因素主要包括風寒、暑濕、燥熱等,這些外邪侵襲人體後,可導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毒邪聚集而形成癰疽。內生因素主要包括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,這些因素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氣血生化不足,從而使人體抵抗力下降,易於被外邪侵襲而發病。
挾癰的臨床表現
挾癰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局部皮膚紅腫熱痛:這是挾癰最典型的臨床表現。由於局部有炎症反應,所以皮膚會出現紅腫、熱痛等症狀。
- 局部有硬結:在挾癰的早期,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、熱痛等症狀,但沒有明顯的硬結。隨著病情的發展,局部會出現硬結,並逐漸增大。
- 全身症狀:挾癰患者常常會出現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頭痛、食欲不振等。
挾癰的診斷與鑑別診斷
挾癰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局部皮膚紅腫熱痛、局部有硬結、全身症狀等。此外,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病史、體格檢查等進行診斷。
挾癰的鑑別診斷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疾病:
- 丹毒:丹毒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感染,主要發生在四肢、面部等部位。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局部皮膚紅腫熱痛、局部有硬結、全身症狀等。與挾癰相比,丹毒的皮膚損害更為廣泛,局部硬結更為明顯,全身症狀更為嚴重。
- 蜂窩織炎:蜂窩織炎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軟組織感染,主要發生在四肢、腹部等部位。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局部皮膚紅腫熱痛、局部有硬結、全身症狀等。與挾癰相比,蜂窩織炎的皮膚損害更為廣泛,局部硬結更為明顯,全身症狀更為嚴重。
挾癰的治療
挾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常用中藥包括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拔罐等治療手段。
挾癰的預後
挾癰的預後一般良好。如果治療及時,可以很快治癒。如果治療不及時,或者合併其他疾病,則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
挾癰的飲食注意
挾癰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飲食要清淡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。
-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。
- 多喝水,以保持體內水分充足。
- 忌煙酒。
挾癰的護理
挾癰患者在護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保持局部皮膚清潔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