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崔彧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崔彧

崔彧,字文若,南北朝北魏時期著名醫家,清河東武城(今屬山東)人。年少時曾至青州求學,遇隱居沙門傳授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、《靈樞·九卷》(即《針經》)及《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》等中醫經典,奠定其深厚醫術基礎。

崔彧精於針灸與經方,臨床療效卓著。北魏中山王元英之子元略罹患重病,當時名醫王顯等人束手無策,崔彧施以針法,起針即癒,遂聲名大噪。其針術融合《內經》理論,重視經絡氣血調和,強調「氣至有效」的針刺要旨,展現早期針灸學的臨床實證精神。

崔彧醫德高尚,性懷仁恕,見百姓疾苦必傾力救治,並廣授醫道。其門生趙約、郝文法等人繼承其學,亦成當世名醫。崔氏醫學傳承延續至子崔景哲、孫崔冏,形成家族醫學體系,反映南北朝時期世醫家學的發展特點。

在學術上,崔彧深研《內經》與《甲乙經》,結合臨床實踐,強化針藥並用理念。其治療思想承襲漢魏醫家傳統,重視辨證施治,尤其擅長以針法調理臟腑氣機,對後世針灸學發展有一定影響。北魏朝廷賞其才,除授予冀州別駕等職,後遷寧遠將軍,然其志仍在醫道濟世,體現古代儒醫兼通的風範。

崔彧生平事蹟見載於史冊,不僅為北魏重要醫家,其學術傳承更成為中醫學史上世醫流派的早期代表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