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鞋帶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鞋帶癰,又稱外踝疽,是一種發生於足部外踝處的附骨疽。其特徵為局部紅腫熱痛,並可出現破潰、流膿、壞死等症狀。
鞋帶癰的病因多為外傷,例如穿鞋不合腳、走路過多等,導致足部外踝處的皮膚受到損傷,細菌趁機侵入而引起感染。此外,糖尿病、免疫力低下等患者也容易發生鞋帶癰。
鞋帶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黃等。此外,也可以配合外用藥膏或塗抹紫雲膏等,以促進傷口癒合。
鞋帶癰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壞死,甚至引起骨髓炎等嚴重併發症。因此,如果出現足部外踝處紅腫熱痛等症狀,應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以下是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四中關於鞋帶癰的記載:
【鞋帶癰】
外踝疽也。其狀如帶,故名。由外傷而生,或因鞋帶緊束,或因走路過多,或因風寒濕熱之邪,乘虛而入,結聚成毒,發為癰疽。其痛甚於附骨疽,而腫勢較小。
治法: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
方藥: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黃、甘草。
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
外用:紫雲膏塗抹患處。
注意事項:
- 鞋帶癰患者應避免穿鞋不合腳,走路過多等不良習慣。
- 糖尿病、免疫力低下等患者更容易發生鞋帶癰,應注意預防。
- 如有不適,應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