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瀉的定義和瀉法種類

瀉,原指排泄,引申為消減、攻逐的意思。在中醫學中,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。

廣義的瀉包括瀉法、瀉藥、瀉病等。狹義的瀉指的是瀉法,即通過消減、攻逐的方法來治療疾病。

瀉法簡介

瀉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,可以應用於內外、寒熱、虛實等各類疾病。

常見瀉法的種類有以下幾種:

  1. 汗法:通過發汗來治療疾病。適用於外感風寒、風熱、暑濕等病證。

  2. 吐法:通過催吐來治療疾病。適用於外感風寒、風熱、痰飲、食積等病證。

  3. 下法:通過瀉下來治療疾病。適用於內傷脾胃虛弱、食積、水腫、便祕等病證。

  4. 利水法:通過利尿來治療疾病。適用於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病證。

  5. 火針法:通過火針刺激穴位來治療疾病。適用於風寒濕痹、腰腿疼痛、關節腫痛等病證。

  6. 放血法:通過放血來治療疾病。適用於外感風寒、風熱、熱病、血瘀等病證。

以上瀉法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辨證施治的原則,不可以盲目使用。

以上是關於瀉和瀉法的簡介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