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瀉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瀉白
「瀉白」為中醫術語,意指瀉肺之法。其名源於五行學説,肺在五行中屬金,對應白色,故稱「瀉白」。此法主要針對肺經實熱或肺氣壅滯之證,通過清瀉肺熱、宣降肺氣以達到治療目的。
理論基礎
- 五行與臟腑關係:
中醫認為肺屬金,在色為白,故肺病相關治法常以「白」為名,如「瀉白」、「補肺阿膠湯」等。肺主氣司呼吸,主宣發肅降,若肺氣壅塞或肺熱熾盛,則需以瀉法調之。 -
肺熱與肺氣壅滯:
- 肺熱證:多表現為咳嗽痰黃、口乾咽痛、身熱脈數等,因熱邪壅肺,需清瀉肺火。
- 肺氣壅滯:常見胸悶氣促、痰多黏稠,因肺失宣降,需理氣化痰。
相關方劑與治法
-
瀉白散:
- 組成: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。
- 功效:清瀉肺熱、止咳平喘,主治小兒肺熱咳嗽或肺經伏火之證。
- 方義:桑白皮甘寒入肺,清熱瀉肺;地骨皮涼血退蒸;甘草、粳米和中益氣,兼顧肺脾。
-
其他瀉肺法:
- 葶藶大棗瀉肺湯:適用於痰涎壅盛、肺氣閉阻之實證,以葶藶子瀉肺行水,大棗護胃。
- 麻杏甘石湯:針對肺熱咳喘,以石膏清肺熱,麻黃宣肺平喘。
臨床應用
「瀉白」法多用於外感熱病或內傷痰熱所致之肺系疾患,如:
- 風熱犯肺之咳嗽、氣喘。
- 肺癰(肺膿瘍)初期,痰熱壅盛者。
- 小兒麻疹後肺熱未清,餘熱咳嗽。
此類治法強調辨證施治,需根據熱邪輕重、兼夾證候(如痰濕、陰虛)加減用藥,以達宣通肺氣、清熱解毒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