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瀉方補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瀉方補圓
概念溯源
瀉方補圓乃中醫針刺法之重要術語,首見於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。此術語包含"瀉必用方"與"補必用員(圓)"兩個相對應的針刺原則,反映了中醫學順應天時、把握氣機變化的治療思想。
內涵解析
瀉必用方
"方"在此處指方正、正盛之時機,《類經》張介賓註解為"正也,當其正盛正滿之謂也"。具體實施時須把握五方:
- 氣方盛:經氣正旺盛之時
- 月方滿:月圓之夜,陰氣充盈
- 日方溫:午時陽氣最盛
- 身方定:患者體位穩定之時
- 息方吸:患者吸氣時進針
針刺過程中,當患者吸氣時轉動針體,呼氣時緩慢出針,如此方能確保"其氣乃行",達到良好的瀉實效果。
補必用員
"員"通"圓",指圓活、流動之意,張介賓註解為"圓活也。行者行其氣,移者導其滯"。實施要點包含:
- 刺必中其榮:針刺須達榮分(營血層面)
- 以吸排針:趁患者吸氣時出針
- 行氣導滯:針對正氣不足導致之氣血留滯
此手法旨在促進氣血運行,消除淤滯,達到補虛之效。
理論基礎
瀉方補圓的理論核心在於人體氣血運行與天地陰陽的相應關係:《內經》強調"天人相應",認為人體氣血隨日月運行而呈現周期性盛衰變化。
- 瀉法時機:選擇氣血旺盛之時施瀉,順應"實則瀉之"原則,借用自然之勢增強瀉實效果。
- 補法時機:以圓活手法促進氣血流動,解決因虛致淤的病機,體現"虛則補之"的治療思想。
技術特點
操作要領
- 候氣時機:嚴格把握呼吸節奏與日月週期
- 進針深度:補法須至榮分,瀉法則視病位而定
- 行針手法:配合呼吸進行提插撚轉
臨床應用原則
- 辨證施用:實證用瀉方,虛證用補圓
- 時機選擇:結合日月運行與患者狀態
- 手法配合:與呼吸、提插等基本手法相結合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