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瀉蛔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瀉蛔痧,病證名。出《痧脹玉衡》。指小兒痧證,兼見瀉下蛔蟲。小兒素患蛔蟲病,復感痧毒,熱毒內擾胃腸,蛔蟲被迫排出體外。宜先治痧毒,用消毒三棱針刺臂彎、腿彎痧筋,放出紫黑毒血。

《痧脹玉衡》曰:“瀉蛔痧,小兒素患蛔蟲病,復感痧毒,熱毒內擾胃腸,蛔蟲被迫排出體外。宜先治痧毒,用消毒三棱針刺臂彎、腿彎痧筋,放出紫黑毒血。”

瀉蛔痧是小兒常見的急性傳染病,多發於夏秋季節。本病是由蛔蟲感染引起的,蛔蟲寄生在小腸內,吸取小腸內的營養,影響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,並可引起小腸黏膜的損傷,導致小腸出血、水腫、壞死等。蛔蟲還可引起小腸蠕動功能紊亂,導致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
瀉蛔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發熱、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蛔蟲排出等。發熱多為高熱,可達40℃以上,體溫多不規則,可持續數天。腹痛多位於臍周或右下腹,呈陣發性絞痛,可伴有噁心、嘔吐。腹瀉多為黃色稀水便,可伴有粘液或血液。蛔蟲排出多在發熱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緩解後,可在糞便中發現蛔蟲。

瀉蛔痧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如發熱、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蛔蟲排出等。必要時可做糞便檢查,可發現蛔蟲。

瀉蛔痧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驅蟲止瀉為主。可用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白朮、甘草等中藥煎水服用,也可用驅蟲藥物如左旋咪唑、阿苯達唑等治療。

瀉蛔痧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飯前便後要洗手,不吃不潔食物。
  2. 定期驅蟲,兒童每年至少驅蟲一次。
  3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不潔食物。
  4. 避免接觸蛔蟲感染者。

瀉蛔痧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,只要注意預防,並在發病後及時治療,可以避免嚴重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