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瀉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瀉痧,病證名。痧症水瀉不止者。《痧症全書》卷中:「瀉痧,水瀉不計遍數。」其治不可攻下,亦不可止澀。治宜健脾祛濕,分清化濁,用五苓散去桂,白術換蒼術,加車前、木通之類。若由慢痧變來,但宜治痧,則瀉自止。
瀉痧是一種由痧症引起的水瀉不止的病證。其發病原因是由於體內的濕熱之邪鬱結於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水濕不能正常運化,從而出現水瀉不止的症狀。
瀉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水瀉不止,每日數次,糞便稀薄,色黃,有時帶有黏液。
- 腹痛,疼痛部位多位於臍周圍,呈陣發性,可伴有噁心、嘔吐。
- 發熱,體溫多在38℃以上,但也有低熱或不發熱的情況。
- 全身乏力,四肢無力,精神萎靡。
- 舌質紅,苔薄黃,脈滑數。
瀉痧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瀉痧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-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- 在出現水瀉不止的症狀時,要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瀉痧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