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崔行功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崔行功(?-674年),唐代官吏兼醫家,恒州井陘(今河北井陘縣)人。自幼聰穎好學,博通經史,以文才見稱於世。歷任吏部郎中、通事舍人、司文郎中、秘書少監等職,仕途顯達。然其不僅以政事聞名,更精於醫術,為唐代士人習醫之典範。
崔氏於醫學領域之貢獻,主要體現於其著作《千金秘要備急方》一卷。此書雖已散佚,然據其名推測,當屬臨床急救與實用方劑之彙編,或與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有所呼應,反映唐代醫家對急症救治之重視。唐代醫學承襲漢魏以來的經驗積累,並融合西域、印度等外來醫學知識,方書編纂蔚然成風。崔行功身處此一背景,其著作可能收錄當時流行之驗方,涵蓋內科、外科或針灸等內容,具備鮮明的時代特色。
從中醫理論體系觀之,唐代方劑學注重「辨證施治」,強調方藥與證候之對應關係。崔氏所輯《千金秘要備急方》,或遵循此原則,針對常見急症如傷寒、霍亂、瘡瘍等,提供簡便速效之治法,體現「備急」之實用性。唐代醫家亦重視藥物炮製與配伍,書中可能載有特殊製藥法,如丸、散、膏、丹之應用,反映當時製劑技術之發展。
崔行功兼具官員與醫者雙重身分,此在唐代並非孤例。士人習醫為儒醫傳統之濫觴,亦顯示中醫「醫儒相通」之文化特質。其著作雖佚,然透過史籍記載,可窺見唐代醫學多元發展之面貌,以及文人參與醫藥學術之歷史脈絡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