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謝縉孫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謝縉孫,字堅白,元代著名醫家,生卒年不詳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其醫學造詣深厚,尤精於經脈理論與古典醫籍之研究,於元統年間(1333-1334年)獲授「醫侯郎」之職,並出任遼陽路官醫提舉,主掌地方醫政,足見其於當時醫界之地位。

醫學貢獻與著述

謝縉孫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為《難經說》(或稱《難經解》),此書乃對《黃帝八十一難經》之深入詮釋。《難經》作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,專論脈學、經絡、臟腑及針灸要旨,謝氏注本以「論理嚴密,源委清晰」著稱,不僅梳理經文奧義,更結合臨床實務,闡發三焦、命門等爭議理論,對後世理解《難經》之陰陽五行與氣血運行機制影響深遠。

學術特色

  1. 經脈理論之發揮:謝氏注重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之循行關係,尤其於《難經》「陽蹻為病,陰緩而陽急」等條文,提出經氣調和之關鍵在於「沖任協調」,反映其對針灸與內科辨證之融會貫通。
  2. 臟腑辨證:其論述臟腑虛實時,強調「水火相濟」之平衡,如心腎相交、肝肺氣機升降,與金元時期醫家重視五行生剋之思潮相契。
  3. 診法精要:承襲《難經》獨取寸口之脈法,進一步辨析浮沉遲數等脈象於三焦分部之異同,豐富了脈診之臨床應用。

歷史評價

謝縉孫之學術成就,不僅體現元代醫家對古典醫籍的繼承與創新,其官醫身分亦反映醫學在元代官制系統中之專業化發展。《難經說》雖原書散佚,然透過後世醫籍之引錄,仍可窺見其結合理論與實證之嚴謹態度,於中醫發展史上具承先啟後之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