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謝毓秀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明代醫家謝毓秀,出身儒醫世家,乃家學淵源與師承授受兼具之醫學大家。其醫學造詣除承襲家傳醫術外,更得外祖父李榮(號嵐溪)親授,李氏為當時著名醫家,尤精傷寒諸證。毓秀深得嵐溪公心法,於傷寒辨證尤具獨到見解,將李榮學說與家傳醫理融會貫通,遂成一家之言。

謝氏所著《回生達寶》凡八卷,為其畢生臨證心得之集粹。該書立論首重傷寒,提出「寒為百病之長,傷寒尤甚於風」之核心觀點,繼承並發展《內經》「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」之理論體系。書中詳述傷寒傳變規律,辨析六經證候異同,特別著重少陽樞機與三陰證之辨治要訣,強調「審證求因,因證制方」的辨證思路。其方藥配伍承仲景法度而有所創新,於白虎湯、青龍湯等經方加減運用上,展現出對傷寒兼夾證的深刻理解。

今日本所藏明代余象鬥增補本,可見該書在當時已流傳甚廣。謝氏學說對後世傷寒學派影響頗深,其對「寒邪鬱而化熱」、「表裏雙解」等機理的闡發,為溫病學派「衛氣營血」辨證體系奠定部分理論基礎。書中除傷寒主論外,亦涉及內科雜病辨治,展現明代醫家「以傷寒法統轄萬病」的學術特色,對研究宋明醫學轉型具有重要文獻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