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蟹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蟹睛
病證名,指黑睛破損後,黃仁自破口突出如珠,形似蟹眼,周邊環繞白翳,伴隨劇烈眼痛之症。見載於《聖濟總錄》卷一〇六,別稱蟹睛疼痛外障、蟹目、蠅頭蟹眼、蟹睛橫出、離睛、損瞖、蟹珠、蟹珠翳、黑珠翳等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肝火上炎,灼傷黑睛,導致翳膜潰破;或由外傷直接損及黑睛,迫使黃仁(虹膜)外突而成。中醫認為,肝開竅於目,肝經火熾或陰虛火旺,皆可上攻於目,釀生此症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黑睛破潰處可見黃褐色凸起物(黃仁脫出),狀如蟹眼,周圍有灰白翳障纏繞。
- 兼症:眼痛劇烈、羞明流淚、視物模糊,嚴重者或伴頭痛、口苦咽乾等肝火熾盛之象。
- 轉歸:若遷延不癒,火毒漸退而陰液耗傷,則轉為陰虛火旺之證,痛感減輕但翳障難消。
證型與治法
-
肝火熾盛證
- 證候:蟹睛初起,眼痛拒按、白睛混赤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。
- 治法:清肝瀉火,退翳明目。
- 方藥:龍膽瀉肝湯加減,可酌加谷精草、密蒙花等清肝明目之品;若熱毒壅盛,加金銀花、連翹以解毒。
-
陰虛火旺證
- 證候:病勢緩解,眼痛減輕但翳障不消,伴頭暈耳鳴、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,養肝明目。
- 方藥:知柏地黃丸加減,可配枸杞子、女貞子以滋腎精;翳厚者加木賊草、蟬蛻以退翳。
古籍論述
- 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提及:「蟹睛因瀉膽肝風熱毒,莫待瘀血貫睛。」強調早期清瀉肝膽實火之要。
- 《銀海精微》指出:「蟹睛橫出,黑睛損破,黃仁凸出……宜急瀉肝火,緩則珠必墜。」說明延誤治療恐致睛珠不保。
現代對應與補充
本病相當於西醫之虹膜脫出,多繼發於角膜穿孔或嚴重角膜炎。中醫治療強調標本兼治,急性期以瀉火解毒為主,後期注重滋養肝腎,配合針灸(如取穴太衝、光明)以調暢氣機。古籍記載亦可見外治法,如以秦皮湯熏洗或局部點選清熱退翳藥粉,然須謹慎操作。
(註:本文基於中醫理論與古籍文獻所述,不涉臨床建議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