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蟹睛橫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蟹睛橫出
蟹睛橫出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指黑睛(角膜)潰破後,黃仁(虹膜)自潰口綻出之症。此病名形象描述其外觀特徵,因其初起形如蠅頭,繼而腫突如蟹睛,嚴重者橫長如黑豆,故又稱「蟹睛」或「蟹目」。《目經大成》記載:「始如蠅頭,中如蟹睛,甚則橫長如黑豆。」
病因病機
本病多由肝膽火熾,上攻目竅;或陰虛火旺,灼傷黑睛;亦有因外傷或瘡毒內陷所致。常見於「凝脂翳」(化膿性角膜炎)或「花翳白陷」(角膜潰瘍)等病症後期,黑睛潰爛穿孔,黃仁乘虛脫出。
臨床表現
- 初起階段:黑睛生翳,疼痛劇烈,畏光流淚,白睛混赤,形如蠅頭。
- 中期:黑睛潰破,黃仁綻出,狀如蟹睛,色褐黑而圓凸,周圍翳障纏繞。
- 重症:蟹睛橫向擴大,形似黑豆,或伴神水(房水)外溢,睛珠(晶狀體)脫位,視力嚴重受損。
辨證分型
- 肝膽火熾證:蟹睛突起,赤痛難忍,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陰虛火旺證:蟹睛隱伏,乾澀不舒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外傷瘀滯證:有明確外傷史,睛珠移位,血絡瘀阻,脹痛拒按。
古籍論述
- 《證治準繩》:「黑睛破損,黃仁突出,狀如蟹睛,不可復入。」
- 《張氏醫通》:「此因熱毒上衝,睛膏流出,急宜瀉火解毒。」
- 《銀海精微》列其為「五疳內障」之一,與肝腎虧虛相關。
治法述要
中醫治療以內服藥為主,配合外敷或針灸:
- 肝膽火熾:方用瀉青丸或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- 陰虛火旺:選用知柏地黃丸或滋陰降火湯。
- 外傷所致:以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,配合清熱解毒之品。
蟹睛橫出屬眼科危候,古籍多強調其預後不良,如《目經大成》云:「睛既損壞,不可復完。」後世醫家則進一步發展出托毒斂瘡、鎮肝熄風等治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