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蟹珠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蟹珠
蟹珠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見於清代顧錫所著《銀海指南》卷二,又稱蟹睛。此證屬黑睛疾患,多由肝火上炎、風熱毒邪攻目,或因外傷、潰瘍失治,致黑睛破損,黃仁自破口突出而成。
病因病機
- 肝火熾盛:肝開竅於目,若情志鬱結化火,或熱病後餘熱未清,肝火上衝目竅,灼傷黑睛,迫黃仁外突。
- 風熱毒邪:外感風熱邪毒,侵襲目絡,腐蝕黑睛,日久潰穿。
- 外傷失治:金瘡、撞刺等外傷損及黑睛,未及時調治,繼發潰爛穿孔。
臨床表現
- 黑睛局部破損,黃仁自破口脫出,狀如蟹眼或珍珠,色褐黑或黃白,表面光滑。
- 目赤疼痛,羞明流淚,視物模糊,甚者睛珠脹硬。
證候分型
- 肝火蟹珠:兼見頭痛耳鳴、口苦咽乾、脈弦數。
- 熱毒蟹珠:胞瞼紅腫,白睛混赤,眵多黏結,舌紅苔黃。
- 陰虛蟹珠:病勢緩慢,眼乾澀微痛,兼見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。
治法與方藥
- 肝火型:宜清肝瀉火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- 熱毒型:宜清熱解毒,方選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。
- 陰虛型:宜滋陰降火,方用知柏地黃丸滋腎清肝。
外治可配合明目退翳散點眼,或根據潰瘍程度選用斂瘡生肌之品。此證若延誤治療,恐致睛珠塌陷,影響目力,故早期辨證施治為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