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心瘥,又稱飲瘥、食瘥、肚瘥,是因痰飲或胃熱所致食入易消的疾患。
《雜病證治準繩》中說:「心瘥,亦痰飲所致,俗名飲瘥,有胃口熱,食易消,故瘥。《素問》謂之食瘥,亦類消中之狀,俗名肚瘥。」
心瘥的病因主要有兩種:
- 痰飲:痰飲是指體內水液代謝失常,水液停聚而形成的病理產物。痰飲可以阻塞經絡,影響氣血運行,導致消化不良,食入易消。
- 胃熱:胃熱是指胃部熱盛,津液被耗傷,導致消化不良,食入易消。
心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食欲不振,吃一點就飽,吃不下飯。
- 胃口發熱,口乾舌燥,大便乾燥。
- 腹脹,噯氣,打嗝。
- 舌苔白厚,脈滑數。
心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心瘥的預防方法主要有: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不暴飲暴食,不吃過多油膩的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,不抽菸,不喝酒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心瘥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