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常有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心常有餘是小兒生理病理特點之一。出自《育嬰家秘》。心屬火,主血脈,主神志,開竅於舌,其華在面。由於小兒初生,知覺未開,見聞易動,故在生理上表現為神怯,易喜易怒易驚,變態不常。血脈充盈,則「色見紅潤,脈來大數」(《育嬰家秘》),神志清晰,精神沛,反應敏捷。若病,實則叫哭發熱,飲水而搐;虛則困卧,悸動不安。心惡熱,若外感諸邪入心入肝,化熱生風,風火相煽,可見壯熱不退,抽搐不已,甚至傷津劫液,逆傳內陷生變,火性炎上,往往可見舌破生瘡。小兒還常見瘤丹斑疹,蛇纏虎帶,蟲疥熛瘡,動輒神昏憒亂,斑疹變黑,表現為心火有餘之證。
心常有餘是指小兒心火偏盛的一種病理狀態。由於小兒心火旺盛,所以常常表現出易怒、易驚、易哭、易笑、易動等特點。此外,小兒心常有餘還會導致其他一些症狀,比如面色紅潤、脈象洪大、舌質紅、苔薄、口渴、大便乾燥、小便黃赤等。
心常有餘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先天因素,比如父母一方或雙方有心火旺盛的體質;二是後天因素,比如小兒受到外界刺激,比如受涼、受熱、受驚嚇等。
心常有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飲食調理:小兒心常有餘,飲食宜清淡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藥物治療:根據小兒的具體症狀,可以使用清熱解毒、涼血降火的中藥進行治療。
- 心理疏導:小兒心常有餘,家長要注意給予小兒心理上的疏導,避免小兒受到外界刺激。
心常有餘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小兒出現其他一些嚴重的併發症,比如高熱驚厥、抽搐、昏迷等。因此,家長如果發現小兒有心常有餘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帶小兒去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