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心汗
心汗,證名。指心窩部多汗的癥候。出《丹溪心法.盜汗》。《醫林繩墨.汗》:「又有心汗者,當心膻中,聚而有汗。」因憂思驚恐,傷及心脾所致,治宜補養心脾,益氣斂汗,可選用生脈散、歸脾湯、天王補心丹、茯苓補心湯等方。
心汗,又稱心窩汗、心膻汗。是指心窩部位出汗的一種病證。心窩位於胸骨下端,心臟所在之處。心汗多因憂思驚恐,傷及心脾所致。臨床表現為心窩部位多汗,汗出不止,伴有心悸、胸悶、氣短、乏力等症狀。
心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心脾虛弱:心主血脈,脾主運化水液。心脾虛弱,則心失所養,脾失健運,水液代謝失常,可導致心窩部位多汗。
- 憂思驚恐:憂思驚恐,可導致心神不寧,心氣不暢,氣機升降失常,可導致心窩部位多汗。
- 其他因素:如外感風寒、內傷痰濕等,也可導致心窩部位多汗。
心汗的治療,以補養心脾,益氣斂汗為主。可選用生脈散、歸脾湯、天王補心丹、茯苓補心湯等方。
心汗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憂思驚恐。
-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,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心汗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如果出現心窩部位多汗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