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心悸[1],是指心臟跳動不規則、強度異常或心跳過快的一種症狀。中醫[2]認為,心悸是由於心氣虛[3]損、心陽不振、心陰不足心血不足、驚恐擾心、心血瘀阻[4]、痰火擾心[5]水氣凌心等原因所致。

心悸的常見證候包括:心氣虛損心悸、心陽不振心悸、心陰足心悸、心血不足[6]心悸、驚恐擾心心悸、心血瘀阻心悸、痰火擾心心悸、水氣凌心心悸。

心悸的鑒別分析包括:心氣虛損與心陽不振心悸、心陰不足與心血不足心悸、驚恐擾心心悸、心血瘀阻心悸、痰火擾心心悸、水氣凌心心悸。

心悸的治療一般以補虛為主,祛邪為輔。虛證益氣、養血、滋陰溫陽為主,並可酌加寧心安神之藥;實證則以清火化痰行瘀鎮驚為主。虛實兼夾者,當分清主次緩急,予以辨治。

心悸的預防包括: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、避免情緒激動、注意勞逸結合、適當鍛煉身體、戒菸限酒、合理飲食、規律作息、保持良好的心態。

【文獻別錄】

證治匯補》:"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養者血。心血一虛,神氣失守,神去則舍空,舍空則鬱而停痰,痰居心位,此驚悸之所以肇端也。"

"有停飲水氣乘心者,則胸中漉漉有聲,虛氣流動;水既上乘,心火惡之,故筑筑跳動,使人有怏怏之狀,其脈偏弦。"

"有陽氣內虛,心下空豁,狀若驚悸,右脈大而無力者是也。"

"有陰氣內虛,虛火妄動,心悸體瘦,五心煩熱面赤唇燥,左脈微弱,或虛大無力者是也"。

張氏醫通.悸》:"悸即怔忡之謂。心下惕惕然跳,筑筑然動,怔怔忡忡,本無所騖,自心動而不寧,即所謂悸也"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心悸(中医病证名)_百度百科

  2. 中醫學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  3. 心氣虛 | 心氣虛的症狀和治療【 小A醫學百科 - lifepedia

  4. 心血瘀阻证 - 医学百科

  5. 痰火扰心 - 百度百科

  6. 心血不足 - 医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