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心經,出自《黃帝內經[1]》,是手少陰[2]心經[3]的簡稱。手少陰心經是十二經脈[4]之一,起於心,止於小指末端,循行於手掌、前臂內側、上臂內側後緣、胸中、心包、咽喉[5]、舌根[6]口唇等處。

心經具有調節心臟、血液循環、促進新陳代謝、增強免疫力等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心悸胸悶、心絞痛、心肌炎、冠心病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失眠、健忘、神經衰弱、口腔炎、咽喉炎、口舌生瘡等症。

心經的推拿穴位名為心火,又名心、心主。位於中指遠端腹面。推拿能退熱發汗、通利小便,治火眼口瘡驚搐等症。

小兒推拿廣意.陽掌十八穴療病訣》:「心火,推之退熱發汗,掐之通利小便。」

《幼科推拿秘書.推拿手法》:「凡心火動、口瘡弄舌,眼大小眥赤紅,小水不通,皆宜推而清之。至於驚搐,又宜清此。」

參見五經條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黄帝内经(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)_百度百科

  2. 手少阴之别 - 百度百科

  3. 手少陰心經穴 - A+醫學百科

  4. 中醫診斷學/十二經脈病證 - A+醫學百科

  5. 咽喉 - 医学百科

  6. 舌根_舌根穴的位置、功效与作用、主治、刺灸法_医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