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崔冏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崔冏,字法峻,南北朝時期北齊著名醫官,清河武城(今山東)人。其父崔景哲為魏太中大夫、司徒長史,家學淵源深厚。崔冏自幼好學,博覽經傳,承襲家學,尤精於相術。仕魏時曾任司空參軍,後於北齊天保年間(551-559年)出任尚藥典禦,掌管宮廷醫藥事務,為當時醫界重要人物。
醫術背景與貢獻
- 尚藥典禦之職
尚藥典禦為北齊宮廷醫官要職,主掌皇室醫療與御用藥物調配。崔冏任此職,顯示其醫術精湛,深得朝廷信任。此職位亦需通曉藥性、方劑配伍及診療技術,反映其在中醫藥學與臨床實踐上的造詣。 - 相術與醫學結合
崔冏擅長相術,此技與傳統中醫「望診」密切相關。中醫理論中,相術可輔助觀察患者形神、氣色,推斷體質與疾病傾向,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望而知之謂之神」,崔冏可能將相術應用於疾病預測與診斷,體現早期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。 - 家學與經典傳承
其家學背景使其熟稔經方典籍,如《傷寒雜病論》《神農本草經》等,可能對藥物炮製與方劑運用有所發揮。南北朝時期醫家注重整理前代醫籍,崔冏或參與宮廷醫學典籍的編纂與傳承。
歷史定位與影響
崔冏活躍於南北朝醫學承先啟後之際,其任職尚藥典禦,對宮廷醫學制度與方藥發展具推動作用。雖未見其著作傳世,然其職位與學術背景,反映當時醫官融合多學科知識(如相術與醫學)的特色,亦為後世中醫「醫卜同源」觀念的實踐者之一。其生平事蹟可窺見北齊醫學與仕宦階層的緊密聯繫,以及中醫在宮廷醫療體系中的專業化進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