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【心癆】
病名。為虛勞病證之一,與心之氣血陰陽虧損密切相關,屬五勞範疇。其證候表現及病因病機可溯源於中醫古籍論述,後世醫家亦多有發揮。
一、古籍淵源與病機
- 心勞之別稱
《諸病源候論》言心勞屬五勞之一,因「勞傷血脈,耗損心氣」,症見驚悸怔忡、煩躁失眠、盜汗顴紅、口舌生瘡等。心陰不足或心陽虛衰,皆可致此,屬內傷虛證。 - 蟲擾心絡之說
明代《慎柔五書‧卷四》另提出「蟲蝕心臟」致心癆之論,謂:「蟲在於心則成心癆,其證面赤煩熱,咯吐腥痰,或見血絲。」此說融合癆蟲(傳屍蟲)致病理論,與肺癆機轉相類,然病位在心。治以驅蟲安神,如雷公丸(含雷丸、貫眾等殺蟲藥),佐以養心調營。
二、證型辨治要點
中醫辨心癆,首分虛實:
- 虛證為主:
- 心陰虛:舌紅少苔,脈細數,宜天王補心丹、黃連阿膠湯。
- 心氣虛:心悸氣短,自汗脈弱,用養心湯加減。
- 心陽虛:肢冷面蒼,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-
蟲積為標(《慎柔五書》義):
除心系症状外,兼見肌瘦潮熱、痰中帶血,治療需驅蟲與扶正並行。雷公丸外,可配合炙甘草湯顧護心陰。
三、與相關病證鑑別
- 肺癆:病位在肺,以咳嗽咯血為主,心癆則以心悸、胸痛為核心。
- 怔忡:僅為心癆伴隨症状之一,若長期不癒,可發展為心癆。
此病名今臨床少用,然其理論於虛勞、心悸等證治中仍有參考價值,尤重「心蟲」致病原創思想,體現中醫蟲蝕致虛之特殊觀點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