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悗

心悗是一種心臟疾病,又稱悗悗。它表現為心中感到煩亂而悶。心悗的主要原因是下元精氣不足或血虛陰火過盛,導致心臟無法得到足夠的養分。

根據《雜病證治準繩》所述,當榮氣不能營養心臟,而陰火過盛時,血液中的潛在火焰逐漸增強,血氣逐漸減少,心臟血液供應不足,導致心臟感到亂而煩躁,這種情況被稱為心悗。

根據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所述,心悗指的是心臟感到煩躁和悶悶不樂的症狀。其原因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下元精氣不足,心臟得不到足夠的養分,從而引起心悗;另一種是血虛陰火過盛,心包和心臟主管的血液供應不足,也會引起心悗。

心悗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:心中感到煩亂而悶,胸悶氣短,心悸和怔忡(心跳異常),失眠和多夢,口乾和舌燥,大便乾結,尿量減少且呈深紅色,舌頭呈紅色且舌苔少,脈搏細小且頻率加快。

治療心悗的方法主要是滋陰降火,養心安神。常用的方劑包括天王補心丹、歸脾湯和加味逍遙散等。

預防心悗主要是注意調節情緒,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飲食營養,多食蔬菜水果,少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。

心悗是中醫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症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