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脾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脾鬱,病證名。鬱證之一,症見怔忡、崩漏。《類證治裁》卷三:「心脾鬱,怔忡崩漏,歸脾湯。」參見五臟鬱證條。

心脾鬱的病因病機

心脾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橫逆犯脾,脾失健運,則水濕內停,聚而成痰,痰濁蒙蔽心竅,則見怔忡、健忘、失眠等症。
  2.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脾失健運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聚而成痰,痰濁蒙蔽心竅,則見怔忡、健忘、失眠等症。
  3. 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,耗傷心脾之氣,心脾失健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聚而成痰,痰濁蒙蔽心竅,則見怔忡、健忘、失眠等症。

心脾鬱的臨床表現

心脾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心悸怔忡:心悸是指心跳不規則,時快時慢,或跳動過快,或跳動過慢,或跳動有力,或跳動無力,或跳動位置不定,或跳動有觸動感,或跳動有震動感,或跳動有空虛感,或跳動有緊縮感,或跳動有灼熱感,或跳動有跳出胸前的感覺,或跳動有墜入胃脘的感覺,或跳動有窒息感,或跳動有瀕死感等。
  2. 健忘失眠:健忘是指記憶力減退,對近期發生的事情,不能很好地記住,或對過去發生的事情,也不能很好地記住。失眠是指入睡困難,或睡眠時間短,或睡眠不深,或睡眠中易醒,或睡眠中多夢,或睡眠中易驚醒等。
  3. 食欲不振:食欲不振是指對食物沒有食慾,或對食物沒有胃口,或對食物沒有興趣,或對食物沒有香味,或對食物沒有味道,或對食物沒有感覺等。
  4. 腹脹便溏:腹脹是指腹部脹滿,或腹部發硬,或腹部有壓痛感,或腹部有灼熱感,或腹部有冷痛感,或腹部有墜脹感,或腹部有絞痛感等。便溏是指大便稀薄,或大便不成形,或大便不易成形,或大便不易排出,或大便排出不盡等。
  5. 舌苔白膩:舌苔白膩是指舌苔白厚,或舌苔白滑,或舌苔白膩,或舌苔白膩而厚,或舌苔白膩而滑等。
  6. 脈象弦滑:脈象弦滑是指脈搏有彈性,或脈搏有力,或脈搏有力而有彈性,或脈搏有力而有彈性而滑,或脈搏有力而有彈性而滑而數等。

心脾鬱的診斷

心脾鬱的診斷主要根據以下幾點:

  1. 患者有心悸怔忡、健忘失眠、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等症狀。
  2. 患者舌苔白膩,脈象弦滑。
  3. 患者的病史、體格檢查、輔助檢查等,均支持心脾鬱的診斷。

心脾鬱的治療

心脾鬱的治療主要以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、化痰散結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歸脾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半夏厚朴湯等。

心脾鬱的預防

心脾鬱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飲食有節,不暴飲暴食。
  3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