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氣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氣盛

心氣盛又稱為心氣實或心陽盛,指心臟主宰血脈,並且是藏神之所在。當心氣過於亢盛時,可能會表現為神志或血脈的病證。

根據《靈樞·淫邪發夢》的記載,心氣盛時,人們夢到的情節可能會是善笑、恐懼或擔憂。

《諸病源候論·心病候》中也提到,心氣盛時,可能會出現胸悶、腹部支撐感、腹痛、背部痛、腋下疼痛和兩臂內側疼痛等症狀,此外,患者還會喜笑不休。這些都是心氣盛的表現。

治療心氣盛時,清心瀉火是主要方法之一。

心氣盛的臨床表現包括:

  1. 心悸、胸悶、心煩、失眠、多夢、易驚醒。
  2. 頭痛、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。
  3. 面紅、口乾、口苦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。
  4. 手足心熱、盜汗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。

心氣盛的病因:

  1. 情志不順,肝氣鬱結,引起陽盛氣亢,擾亂心神。
  2. 不良飲食習慣,暴飲暴食肥甘厚味,引發痰火不平,擾亂心神。
  3. 長時間勞累過度,心陰不足,導致陽盛氣亢。
  4. 外感邪毒,入侵心臟,引發熱毒亢盛,擾亂心神。

心氣盛的治療:

  1. 清心瀉火。可以使用生地、丹皮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等具有清心瀉火功效的藥材。
  2. 養心安神。可以使用柏子仁、龍眼肉、酸棗仁、合歡皮等用於養心安神的藥材。
  3. 活血化瘀。可以使用桃仁、紅花、丹參、赤芍等用於活血化瘀的藥材。

心氣盛的預防:

  1. 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飲食清淡,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。
  3. 適度運動,增強身體素質。
  4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心氣盛的危害:

若長期不加治療,心氣盛可能會導致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疾病。

因此,一旦出現心氣盛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