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熱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心熱病
心熱病,乃中醫病證名,指心臟受邪熱侵擾所引發之病症。其病機主要為心火亢盛,或外感熱邪內傳於心,導致心主神明與血脈之功能失調。
病因病機
- 內因:
- 情志失調,五志過極化火,致使心火內熾。
- 久病陰虛,陰不制陽,虛火上炎,擾及心脈。
- 外因:
- 外感暑熱或溫熱之邪,內傳心包,熱擾心神。
- 飲食辛熱燥烈,助火生熱,上炎於心。
臨床表現
《素問·刺熱篇》記載其典型症狀為:「心熱病者,先不樂,數日乃熱,熱爭則卒心痛,煩悶善嘔,頭痛,面赤,無汗。」具體可分為:
- 初期:情緒不暢,鬱鬱不樂,多因火鬱於內,未能外達。
- 熱盛期:
- 心火亢盛:心煩躁擾,甚則卒發心痛,胸悶氣促,面赤舌紅。
- 熱擾神明:煩躁不安,甚或譫語狂妄。
- 胃氣上逆:噁心嘔吐,因心與小腸相表裏,熱邪下移,影響胃腑。
- 頭目不利:頭痛眩暈,面赤無汗,乃熱邪上攻,陽氣鬱閉。
辨證分型
- 實熱證:
- 症見高熱煩渴,面赤唇焦,舌紅絳,苔黃燥,脈洪數。
- 多由外感熱邪或心火熾盛所致。
- 虛熱證:
- 症見心煩失眠,顴紅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多因陰虛內熱,虛火擾心。
治療原則
- 實熱證:清心瀉火,可選用導赤散、黃連解毒湯。
- 虛熱證:滋陰降火,常用天王補心丹、黃連阿膠湯。
- 兼見痰熱擾心者,加溫膽湯以化痰清熱。
經絡治法
《刺熱篇》提及針刺療法,取手少陰心經及手厥陰心包經穴,如神門、少府、內關等,以瀉火寧神。
心熱病之辨治,須詳察虛實,明辨熱邪所犯層次,結合整體氣血陰陽變化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