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熱煩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熱煩啼,病證名。見《育嬰家秘》。為小兒心熱內盛而致的啼哭。《幼幼集成》:「心熱煩啼者,面紅色赤,或舌苔白澀,無燈則啼稍息,見燈則啼愈甚。」治宜清心除煩,用導赤散加麥冬、燈心,甚者加黃連、龍膽草。

心熱煩啼,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病證。多見於夏秋季節,以5歲以下的小兒為多。其主要症狀是小兒面紅、煩躁不安、哭鬧不止,甚至夜啼不眠。舌質紅、苔白而乾燥,脈象弦數。

心熱煩啼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感六淫,其中以暑熱為最常見。二是內傷飲食,如食用過多的辛辣、油膩、煎炸等食物,均可導致小兒心熱內盛,而出現心熱煩啼的症狀。

心熱煩啼的治療,以清心除煩為主。常用方劑有導赤散、清心蓮子飲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
心熱煩啼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過多的辛辣、油膩、煎炸等食物。
  2.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小兒長時間處於悶熱的環境中。
  3. 夏季適當開空調,但溫度不宜過低。
  4. 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
  5. 增強小兒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小兒出現心熱煩啼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