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實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心實證
心實證為中醫症候名,指因實熱、痰火等邪氣上擾心神,導致心臟功能亢盛、邪氣壅滯的病理狀態。《脈經》提到:「心實也,苦心下有水氣,憂恚發之。」又云:「病苦閉大便不利,腹滿,四肢重,身熱,苦胃脹。」此證多因情志鬱結、飲食不節,或外感熱邪內傳心包,化火生痰,擾亂心神所致。
臨床表現
心實證常見症狀包括:
- 神志異常:如譫語(胡言亂語)、煩躁不安、甚則發狂,此乃心火熾盛,擾亂神明所致。《本草經疏》指出:「譫語,屬心家邪熱;自笑,屬心家有熱邪;發狂,屬心家有邪熱甚。」
- 舌象與口腔症狀:舌質紅絳、舌面破裂,或見口瘡,因心開竅於舌,心火上炎則灼傷舌絡。
- 熱象明顯:身熱、面赤、口渴喜冷飲,小便短赤,脈象洪數或滑數。
- 胸悶煩滿:因痰火鬱結心胸,氣機不暢,故見胸膈痞滿,甚則呼吸粗促。
病因病機
心實證的形成與以下因素相關:
- 五志過極:長久憂思、惱怒,使氣鬱化火,火熱內燔,上擾心神。
- 痰火互結:平素嗜食肥甘厚味,釀生痰濁,痰鬱化火,痰火相搏,上蒙心竅。
- 外邪內傳:溫熱病邪侵入營血,熱陷心包,灼津成痰,致神昏譫語。
治療原則
以清泄心火、化痰開竅為主,依證型選方:
- 心火熾盛:用瀉心湯(大黃、黃連、黃芩),苦寒直折火勢。
- 痰熱擾心:選黃連溫膽湯,清熱化痰,和胃安神。
- 熱極生狂:投以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(現代用水牛角代犀角),涼血解毒。
- 兼水氣凌心:若心下停水,可佐茯神湯,利水寧心。
相關症候辨析
- 心實熱證:為心實證的典型表現,以火熱亢盛為主,症狀較急重。
- 心陰虛火旺:雖有熱象,但兼見陰虛徵兆(如盜汗、舌紅少苔),需養陰清火。
心實證與臟腑相關,常涉及肝膽火旺或脾胃濕熱上蒸,臨床須辨明兼夾病機,方可精準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