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死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死臟

心死臟是脈學上的術語,指心臟真氣已絕的脈象。脈搏堅硬躁急,類似彈丸、豆粒的搏動,按壓後更加躁急。根據《金匱要略.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》的記載:「心死臟的脈象,搏動浮躁如丸豆,按之愈發躁急,即為心臟已經停止運作的象徵。」

心死臟的臨床表現包括:

  1. 脈搏堅硬躁急,類似彈丸、豆粒的搏動,按壓後更加躁急。
  2. 患者面色蒼白,神志不清,四肢冰冷,呼吸微弱,處於瀕死狀態。

心死臟的病因通常是心臟疾病變所引起,如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等。

治療心死臟時通常需要進行急救,可使用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方法。

心死臟的預後相對較差,若無法及時救治,患者可能會死亡。

以下是心死臟在古代醫學文獻中的記載:

  • 《金匱要略.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》:「心死臟的脈象,搏動浮躁如丸豆,按之愈發躁急,即為心臟已經停止運作的象徵。」
  • 《醫宗金鑒.卷三十.心臟》:「心死臟的脈象,搏動浮躁如丸豆,按之愈發躁急,即為心臟已經停止運作的象徵。」
  • 《醫學入門.卷三.脈證》:「心死臟的脈象,搏動浮躁如丸豆,按之愈發躁急,即為心臟已經停止運作的象徵。」

目前對於心死臟的研究相對較少,有研究表明心死臟可能與心臟缺血、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變有關。

預防心死臟主要是預防心臟疾病變。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預防:

  1.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,避免飲食過度。
  2. 適度運動,增加心肺功能。
  3.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早期發現心臟疾病變。

若出現心死臟的症狀,應立即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