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痛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心痛痧
心痛痧為中醫痧症之一,因痧毒內攻、擾亂心脈所致,屬急症範疇。其病機與痧毒鬱阻經絡、氣血逆亂密切相關,臨床可依證候分為氣滯型與血瘀型兩類,治法各異。
病因病機
痧毒多因外感穢濁邪氣,或內傷飲食積滯,化熱生毒,蘊結於內。若毒邪上衝心包,阻遏氣機則發為氣滯心痛;若深入血絡,瘀阻心脈則成血瘀心痛。心主血脈,痧毒纏滯,輕則氣血失和,重則閉塞神明,故見劇痛、昏迷等危候。
證型與治法
-
氣滯型心痛痧
- 證候表現:心胸陣發性絞痛,時作時止,伴胸悶氣促、痰涎壅盛,或見煩躁不安、神識昏蒙。
- 治法:以宣通氣機、開痧解毒為主。
- 外治:急刺手部穴位(如內關、間使),或十宣放血,以泄痧毒。
- 內服:選用芳香化濁、行氣止痛之方,如藿香正氣散加減,或痧症常用藥(如檀香、砂仁、鬱金)。
-
血瘀型心痛痧
- 證候表現:心區劇痛不止,痛如刀割,面色青紫,肢冷昏聵,甚則不省人事。
- 治法:以活血散瘀、通絡開閉為要。
- 外治:刺腿彎處(如委中、曲澤)青筋放血,引痧毒外泄。
- 內服:投活血祛痧之劑,如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,或配合木香、丹參等行血之品。
鑑別要點
痧症之痛多猝然而發,與尋常心痹(胸痹)不同,後者多以虛證為本,而心痛痧屬實證急症,須辨明痧毒深淺。若見舌質紫暗、脈沉伏或緊數,或皮膚現痧點、青筋浮露,皆為痧毒蘊結之象。
附註
古藉《痧脹玉衡》強調此症「遲則難救」,提示其急危性。傳統療法注重針刺與藥物並施,以速開其鬱閉。後世醫家亦重視刮痧、挑痧等外治法,助痧毒透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