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邪

心邪是一種五臟之病邪,病理學名詞。根據《靈樞.五邪》的記載,心邪的表現為心痛、喜悲、時眩僕等症狀。而根據《難經.十難》的描述,心脈大且甚則心邪會自乾心。

心邪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情志不遂:長期情志不遂會導致肝氣鬱結,影響心脈的暢通,進而引發心邪。
  •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溼濕鬱積,影響心脈的正常運行,產生心邪。
  • 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會使心脾兩虛,氣血不足,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,引發心邪。
  • 外感六淫:外感六淫直接侵犯心臟,引起心臟病變,導致心邪。

心邪的臨床表現包括:

  • 心痛:是心邪最常見的臨床表現,多位於心前區,疼痛性質可表現為刺痛、灼痛或絞痛,程度和持續時間不一,常伴有心悸、胸悶、氣短等症狀。
  • 喜悲:心邪會導致情緒波動,患者可能莫名其妙地感到悲傷、憂愁,或者突然感到高興、興奮,情緒不穩定。
  • 時眩僕:心邪引發的眩暈和昏厥,在患者中比較常見,常伴有頭暈、目眩,有時甚至會突然昏倒。

針對心邪的治療,主要是以疏肝理氣、健脾益氣、養心安神為主要治療方法。常用的中藥有柴胡、白芍、枳實、香附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酸棗仁和柏子仁等。

預防心邪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保持良好的心態,注意情緒的穩定,避免過度憂慮或激動。
  • 飲食有節,注意飲食的均衡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• 勞逸結合,適當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注意保暖,特別是在寒冷的天氣,避免受寒造成身體不適。
  •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問題,及早治療。

心邪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臟病和腦卒中等疾病。因此,我們應該重視心邪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