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虛經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心虛經閉
病證名,屬經閉證型之一,指由心脾血虛所致之月經閉止。中醫認為,婦女以血為本,血氣充盈則月事調暢,故婦科疾病多從調血論治。若因憂思過度,損傷心氣,致心氣虛耗,生化無力,血源匱乏,則可引發經閉。
病因病機:
- 憂慮傷心,心氣虛耗:心主血脈,心氣虛則無力推動血液生成與運行,血虛則經血不充。
- 脾失所養,生化不足: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心氣虛弱,子病及母,致使脾運失職,納差食少,氣血化生無力。
- 肺金克木,肝血虧損:心虛不能制肺,肺金過盛則克伐肝木,導致肝藏血功能失常,血不歸經,加重血虛,終致經血枯竭,經絡失養,發為血枯經閉。
臨床表現:
除月經閉止外,多伴見心悸氣短、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舌淡脈細等心脾兩虛之象。
治法:
宜補益心脾,養血調經,方用《葉氏女科證治》之補心湯。
組成: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桔梗、枳殼、前胡、甘草、乾葛、蘇葉、木香、人參、生薑、大棗。
方義:
- 熟地、當歸、川芎:養血活血,調補肝腎。
- 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大棗:益氣健脾,助生化之源。
- 陳皮、半夏、生薑:理氣和中,醒脾開胃。
- 桔梗、枳殼、前胡:宣肅肺氣,防肺金乘木。
- 蘇葉、木香:行氣解鬱,疏理氣機。
此外,若兼見肝鬱,可酌加柴胡、香附;若血虛甚者,佐以阿膠、白芍以增強滋陰養血之效。此證關鍵在於補養心脾,使氣血充盛,則月經自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