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虛熱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虛熱證,證名。

1.心經虛熱的病癥。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症見驚悸心忪,虛乏氣短,睡卧不安,多汗等。方用茯神丸、熟乾地黃湯等。

2.勞熱之一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虛損勞瘵源流》:「心熱,微按之皮毛之下,肌肉之上乃得,心主血脈也,日中尤甚。必兼煩心掌熱而嘔,善笑,善忘,善驚,不寐,築築然動,舌破,消渴,口苦,心胸間汗。」治宜養心清熱,可選用大五補丸、清心蓮子飲等方。參見勞熱條。

心虛熱證是指心經虛熱所表現的一系列症狀。心主血脈,心虛熱則可導致心血不足,心脈失養,臨床表現為心悸、心煩、失眠、多汗等。心虛熱證的治療,宜以養心清熱為主,可選用茯神丸、熟乾地黃湯等方。

心虛熱證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1.心經虛損:心經虛損,則心血不足,心脈失養,可導致心悸、心煩、失眠、多汗等症狀。 2.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可導致心肝火旺,心虛熱。臨床表現為心煩、失眠、多夢、口苦、咽干等症狀。 3.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可導致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上蒸於心,可導致心虛熱。臨床表現為心煩、心悸、失眠、多汗等症狀。 4.外感熱邪:外感熱邪,可侵犯心經,導致心熱內盛,臨床表現為心煩、心悸、失眠、多汗等症狀。

心虛熱證的治療,宜以養心清熱為主,可選用以下方藥:

1.茯神丸:茯神、白朮、山藥澤瀉、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酸棗仁、遠志、甘草。本方具有養心安神、健脾益氣、清熱利濕的功效,適用於心虛熱證。 2.熟乾地黃湯:熟地黃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酸棗仁、遠志、甘草。本方具有養心補血、健脾益氣、清熱利濕的功效,適用於心虛熱證。 3.大五補丸:人參、黃芪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。本方具有補氣健脾、益氣養血、清熱利濕的功效,適用於心虛熱證。 4.清心蓮子飲:蓮子心、麥冬、天冬、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遠志、酸棗仁、甘草。本方具有養心安神、清熱利濕的功效,適用於心虛熱證。

心虛熱證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1.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 2.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 3.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 4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 5.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