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虛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虛證,中醫名詞。心氣心血不足所致的證候。出《脈經》卷二,其症「病苦悸恐不樂,心腹痛難以言,心如寒狀,恍惚。」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「心虛之狀,氣血衰少,面黃煩熱,多恐悸不樂,心腹痛難以言,時出清涎,心膈脹滿,善忘多驚,夢寢不寧,精神恍惚,皆手少陰經虛寒所致。」《本草經疏》謂心虛有八證:一驚邪,屬心氣虛;二癲癇,屬心氣虛有熱;三不得眠,屬心血虛有熱;四心煩,屬心家有熱;五怔忡,屬心血不足;六心澹澹動,七盜汗,屬心血虛;八伏梁,屬心經氣血虛,以致邪留不去。補心方有人參湯、丹砂茯神丸、山萸丸等。參心病、心虛寒證等。

心虛證是指心氣心血不足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。其主要症狀包括心悸、心慌、氣短、胸悶、失眠、健忘、多夢、盜汗、精神恍惚等。心虛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心氣心血不足。
  2. 後天失養:由於後天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、情志不遂等,導致心氣心血耗損。
  3. 病後虛損:由於大病久病,耗傷心氣心血,導致心虛證。

心虛證的治療以補益心氣心血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人參、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蓮子、百合、酸棗仁、柏子仁、遠志、丹參、麥冬等。在治療過程中,還應注意調節情志,勞逸結合,飲食有節,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。

心虛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平時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飲食要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4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心虛證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