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虛自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虛自汗的病症與治療

心虛自汗是指由於心氣、心血不足,導致心液外泄而引起的自汗症狀。主要症狀包括自汗、心悸、怔忡、健忘、失眠、神疲乏力、面色蒼白、舌淡苔白和脈細弱等。這種病狀可以透過補心養血、斂汗止汗的治療方法得到控制。

病因:

心虛自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心氣、心血不足,導致心液虧虛,容易產生自汗。

  2. 後天失養:由於後天飲食不節,勞逸失度,或長期患病、大病,耗損心氣、心血,導致心液不足,容易產生自汗。

  3. 情志不遂:由於情志不遂,過度憂思,肝氣鬱結,心氣失舒,心液外泄,導致自汗。

  4. 外感六淫:由於外感風寒、暑濕等邪氣侵襲心臟,耗損心氣、心血,導致心液不足,容易產生自汗。

治療方法:

心虛自汗的治療主要以補心養血、斂汗止汗為主,常用的方劑有天王補心丹、歸脾湯、生脈散等。

預防方法:

  1. 飲食調養:平時應注意飲食健康,多攝取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蝦、豆製品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
  2. 勞逸結合:注意適度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3. 情緒管理: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4. 防寒保暖: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。

  5. 定期檢查: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早期發現和治療心血管疾病。

心虛自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及時治療,可以有效控制症狀。然而,長期不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若出現自汗、心悸、怔忡等症狀,應儘早就醫,以免拖延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