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醋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醋心

醋心,又稱「中酸」,為中醫病證名,屬吞酸之輕症,首見於《素問玄機原病式·六氣為病》。其名源於患者自覺胃中酸液上泛,猶如食醋之感,然未至嘔吐程度,故《醫學正傳·吞酸》有云:「或微而止為中酸,俗謂之醋心。」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醋心多與肝胃氣機失調相關,其病機可分為以下兩類:

  1. 肝氣犯胃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胃失和降,酸水上逆。
  2. 飲食傷胃:過食辛辣炙煿或醇酒厚味,蘊熱生酸,或脾胃虛寒,運化失職,濕濁內停,鬱而化酸。

證候特點

醋心之症,以胃脘灼熱、酸液上泛為主,常伴噯氣、胸悶、脘痞等。其與「吐酸」有別,吐酸者酸水直出喉嚨,甚則嘔吐;醋心則僅覺酸味上沖,未至吐出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醋心,首重調和肝胃,辨明寒熱虛實:

  • 肝胃鬱熱:症見口苦咽乾、心煩易怒,宜清肝瀉火,方用左金丸加減。
  • 脾胃虛寒:症見喜溫喜按、四肢不溫,宜溫中散寒,方用香砂六君子湯。

醋心雖為小疾,然長期不癒,可損傷胃絡,演為胃痛、痞滿等症,故宜及早調理。相關內容可參見「吞酸」、「吐酸」諸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