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醋搶喉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醋搶喉嗽

醋搶喉嗽為中醫病名,屬咳嗽之一種特殊證型。「搶」同「嗆」,指因食用醋或其他酸味刺激物,導致咽喉受嗆而引發的陣發性咳嗽。此症多因酸味走竄,刺激喉間氣道,使肺氣上逆而作咳,其特點為咳嗽驟發、咽喉緊澀,甚則面赤氣促,且常遷延難癒,尋常止咳藥物效果不彰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酸味入肝,其性收斂,過食醋醯易使肝氣過亢,木火刑金,上灼肺絡;另酸味斂滯,易生內濕,痰濕阻於咽喉,與外來刺激相搏,則氣道不暢而嗆咳不止。此症雖屬外因觸發,然與患者體質密切相關,如肺衛不固、肝鬱化火,或脾虛濕盛者,更易因醋嗆而誘發久咳。

古籍記載
明代醫家孫一奎於《赤水玄珠·咳嗽門》詳載此症,提出「甘膽丸」為對治之方。其組成為甘草二兩(去皮分段,浸豬膽汁五日後炙乾為末),煉蜜為丸,以茶清送服。甘草甘緩和中,能解酸毒、緩急止咳;豬膽汁苦寒,清肝肺鬱熱、化痰通竅,二者相伍,共奏平肝瀉火、潤燥止咳之效。此法體現中醫「酸甘化陰」「苦辛通降」之配伍思路。

辨證要點
醋搶喉嗽需與他類咳嗽鑑別:

  1. 外感咳嗽:多伴風寒風熱表證,咳嗽隨外邪解而緩。
  2. 陰虛燥咳:乾咳無痰,喉癢夜甚,無明顯酸味刺激史。
  3. 痰飲咳嗽:痰多稀白,胸悶氣逆,與飲食無直接關聯。

相關中醫理論
此症涉及「五味偏嗜致病」理論,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云:「味過於酸,肝氣以津,脾氣乃絕。」過酸不僅傷肝,亦影響脾胃運化,間接導致肺氣失宣。治療上除止咳外,需兼顧調理肝脾,如肝鬱者佐以柴胡、白芍;脾濕者加茯苓、陳皮,標本同治。

附方舉隅
除甘膽丸外,臨床亦可選用:

  • 黛蛤散(青黛、海蛤殼):清肝化痰,適用於木火刑金之嗆咳痰黏。
  • 麥門冬湯:養肺胃之陰,適合咳嗽伴咽乾口燥者。

此症雖屬飲食所傷,然病機涉及臟腑功能失調,故治療需結合體質辨證,非獨止其咳,更當調其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