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中懊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懊憹

懊憹是一種自覺心中煩熱、悶亂不安的症狀,其病位在胸膈心窩間。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指出:"火鬱之發…甚則瞀悶懊憹",《傷寒論》稱之為"心中懊憹"。《證治準繩.傷寒》專篇中有詳細論述,後世亦有將懊憹症狀納入虛煩中一併闡述。

懊憹有時會伴隨著嘈雜,但兩者不同。懊憹以心中不舒適為主要表現;而嘈雜則指胃脘躁擾不寧,似飢非飢,似痛非痛,吃點東西稍微舒緩,但過一會又會再次出現。(嘈雜症狀在此不再詳述)

常見證候

  1. 熱擾胸膈心中懊憹:煩熱不寧,胸中感到塞滿、胃脘痞滿,按之軟軟的,可能會出現嘔吐或少氣的症狀,舌質紅色,苔微黃,脈搏有力但沉重。

  2. 濕熱鬱蒸心中懊憹:心煩懊憹,身體和眼睛發黃,明亮得像橘子皮一樣,汗出不暢,食慾不振,想嘔吐,進食後腹部脹滿,小便顏色偏紅,舌苔黃膩,脈搏濕潤且數。

  3. 陽明燥結心中懊憹:心中懊憹,煩躁不安,脘腹脹滿,腹痛拒按,大便祕結,小便顏色短暗,舌紅,苔黃且有刺痛感,脈搏沉實而有力。

  4. 熱實結胸心中懊憹:感覺心下部位堅硬悶痛,懊憹不寧,甚至從心中延伸到少腹,按壓會感到劇痛,下午稍微有潮熱感,口渴,便祕,或項部強直,或呼吸困難,或只有頭汗出,舌苔黃厚,脈搏沉遲且有力或沉緊。

  5. 氣陰兩傷心中懊憹:感覺胸部煩悶不安,呼吸困難,多汗,喉嚨乾燥咳嗽,嘔吐煩熱,口渴喜飲水,或是虛煩睡不著,舌紅少苔,脈搏數弱無力。

  6. 陰虛火旺心中懊憹:心中感到煩熱悶亂,全身都感到心煩熱,盜汗失眠,兩頰紅赤,頭暈耳鳴,口乾喉嚨乾燥,腰痠腿軟,舌紅無苔,脈搏細數。

鑒別分析

熱擾胸膈心中懊憹和濕熱鬱蒸心中懊憹:都屬於實熱的證型,但病因和病機不同。前者多由於發汗或吐後,外邪轉入內部形成的邪熱,邪熱擾動胸膈而出現心中懊憹不安。後者則是由於外邪入侵內部,陽氣鬱結不達,中焦受阻,脾胃功能受損,濕熱轉化而成,濕熱積滯上蒸心胸而導致症狀出現。兩者的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。熱擾胸膈心中懊憹除了有無形的邪熱擾動胸膈的病徵外,還常伴隨著氣機不暢的表現,如胸中感到悶塞、胃脘痞滿時按壓會感覺柔軟。濕熱鬱蒸心中懊憹則是因為濕熱交蒸使得肝膽功能失調,身體可能會出現黃疸等病徵,另外還有汗出不暢、小便偏紅、腹脹嘔吐等濕熱不消的常見症狀。熱擾胸膈心中懊憹宜宣鬱清熱,可選用梔子豉湯,少氣者可用梔子甘草豉湯,嘔吐明顯者可用梔子生薑豉湯。濕熱鬱蒸心中懊憹宜清利濕熱,可使用茵陳蒿湯治療。

陽明燥結心中懊憹和熱實結胸心中懊憹:兩者都有腹痛拒按、大便祕結、潮熱、舌紅、苔黃等實熱症狀,二者的區別在於:陽明燥結是由於熱邪與燥屎內結,燥熱之氣上衝所致,因此除了懊憹之外還伴隨著腹部脹滿、大便困難、下午潮熱,舌苔厚而燥烈。熱實結胸則是由於外邪進入內部,或治療過程中用藥不當導致外邪轉化為內邪,邪熱內陷,與宿積之水飲相互結合而成,因此除懊憹症狀外還會有心下部位堅硬悶痛的感覺。
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