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主血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心主血脈:中醫生理解析

中醫學中,「心主血脈」為五臟生理功能之重要理論,闡明心臟與血液循環系統之密切關係。

基本概念

《內經》明載:「心主身之血脈」,此「血脈」乃統括血液、脈管及其運行機制之總稱。心臟為血脈系統之主宰,乃氣血運行之樞紐,具有推動血液循行於全身之功能:

  1. 生理結構上:心與脈相連,形成封閉之循環通路。心氣推動血行,周流不息
  2. 功能表現上:
  • 心氣充盛則脈象和緩有力
  • 心陽溫煦則血得溫而行
  • 心神調控則血運有序

生理機制

氣血關係

  • 心氣為血行動力,《醫宗必讀》言:「人心動則血行諸經」
  • 心血濡養心體,使心氣生化有源
  • 二者互為根本,形成「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」之循環

脈道通利

《靈樞·決氣》云:「壅遏營氣,令無所避,是謂脈」,指出脈管具有約束營血、導引方向之功。心氣協調,則:

  • 脈管柔韌有度
  • 血行速度適宜
  • 營衛調和,營養輸布全身

臨床關聯

病理表現

  1. 心氣不足:
  • 血行無力而見脈弱、結代
  • 面色淡白無華
  1. 心血虧虛:
  • 脈管失濡而細澀
  • 心悸怔忡
  1. 心陽暴脫:
  • 血行驟停而脈微欲絕
  • 面色蒼白,四肢厥冷

診斷依據

  • 脈診:通過寸口脈判斷心之氣血狀態
  • 舌診:舌為心之苗,心血瘀阻則見舌質紫暗
  • 面診:《靈樞》言「心者,其華在面」,面色反映心血盛衰

歷代醫家對此多有發揮,如:

  • 李東垣強調「心主血,血旺則心有所養」
  • 朱丹溪提出「血盛則心得其養,心強則血得其統」 足見心與血脈之密切關聯為中醫理論體系之重要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