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辛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辛頞
證名,指鼻之頞部(即鼻根至鼻尖之間的部位)內有辛酸刺激感。此證多見於鼻淵(類似現代醫學之鼻竇炎)等鼻部疾患,乃因邪熱上擾,滯留鼻竅所致。
中醫病機
據《素問·氣厥論》載:「膽移熱於腦,則辛頞鼻淵。」此論述指出,辛頞與膽熱上犯密切相關。膽屬少陽,其經脈循行過頭側,若膽腑鬱熱,循經上炎,可移熱於腦,熏灼鼻竇,導致鼻頞部位出現辛酸不適,並伴有鼻淵症狀(如濁涕不止、鼻塞頭痛等)。此外,肺熱壅盛或濕熱蘊結於鼻竇,亦可能引發此證,因肺開竅於鼻,肺氣失宣則鼻竅不利,濕熱熏蒸則頞部辛酸。
臨床表現
患者自覺鼻根至鼻樑一帶有酸澀、辛辣感,或伴隨灼熱、脹痛,甚則連及額部或眼眶。此症狀常與鼻淵的其他表現並見,如鼻涕黃濁質黏、嗅覺減退、頭重昏蒙等。
相關證候辨析
- 鼻酸:與辛頞相似,但鼻酸更側重鼻腔內酸澀感,未必伴隨辛辣灼熱;辛頞則特指頞部辛酸,病位較深,多屬膽熱或濕熱為患。
- 鼻淵:辛頞多為鼻淵的伴隨症狀,若長期不癒,可見氣陰耗傷之象,如疲乏、口乾,此時病機轉為虛實夾雜。
中醫治療原則
以清泄膽熱、宣肺通竅為主,常用方劑如龍膽瀉肝湯(清膽瀉火)、蒼耳子散(宣通鼻竅),佐以辛夷、白芷等引經藥。若兼濕熱,可加黃芩、滑石;若肺熱明顯,可配合桑白皮、地骨皮。
此證反映了中醫「上部竅病與內臟相關」的理論特色,透過調理臟腑氣機,可改善局部症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