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辛勝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辛勝酸乃中醫五行學說之重要術語,闡明辛味與酸味之制約關係。五行理論中,辛屬金,酸屬木,金能克木,故辛味具克制酸味之效。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所言「酸傷筋,辛勝酸」,即揭示此生理病理之互動機制。

從五味特性論之,酸味主收斂固澀,入肝經而走筋。然《靈樞·九針論》指出「酸走筋,多食之令人癃」,過量酸味反致筋脈拘急、氣機滯澀。此時辛味之宣散特性可解其鬱滯——辛能行氣活血、開泄腠理,如《本草備要》所言「辛能散能行」,正可疏解酸味過度收引之弊。

在臨床配伍應用上,此原理體現於多層面。如肝氣鬱結見筋脈不舒者,於芍藥等酸斂藥中佐以川芎、香附等辛散之品,既養肝體又暢肝用;治酸腐傷胃之證,常用吳茱萸配生薑,取生薑辛溫制吳茱萸之酸澀。唐代《食療本草》載「芥末解魚蟹毒」,正是運用辛味化解魚蟹酸性毒素之實證。

此理論延伸至臟象學說,肝主筋而屬木,過酸傷肝則筋急。辛味入肺,肺金盛則能抑肝木過亢,暗合《難經》「東方實,西方泄」之治則。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,需辨證審因,如肝陰不足筋失濡養者,則當滋水涵木,非獨恃辛勝酸可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