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新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新內

「新內」為中醫古籍中所載之名詞,意指行房後不久的身體狀態。《靈樞·終始》提及:「凡刺之禁,新內勿刺」,強調針刺療法須避開此時機,蓋因行房後人體氣血暫時耗散,陰陽未復平衡。

從中醫理論分析,行房屬「泄精」之行,涉及腎精與氣血之調動。腎主藏精,為先天之本,過度或頻繁泄精易致腎氣虧虛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精者,身之本也」,精泄則氣隨之而弱,此時經脈氣血未充,若施以針刺,恐擾亂氣機,甚則引發眩暈、乏力等虛損之症。

此外,房事後「衛氣」亦可能暫時不足。《靈樞·本神》論及衛氣「行於陰則寐,行於陽則寤」,而房事屬陰陽交合之舉,易使衛氣運行失序。此時外邪易乘虛而入,故古醫家強調「新內」時需靜養以固本,避免進一步耗傷。

傳統中醫重視「天人相應」與「起居有常」,房事後之調攝亦循此理。「新內」狀態反映人體暫處「虛」態,不僅針刺需慎,即便湯藥亦當斟酌,如《傷寒論》中對「房勞復」之警示意涵相近,皆彰顯中醫對精氣神三者調護之細膩觀照。

此概念亦可延伸至經絡理論。行房後,任督二脈氣血波動較大,尤其足少陰腎經與足厥陰肝經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,氣血驟動後恐影響其循行,故針灸或其他外治法須待氣血平復,方宜施行。歷代醫家如張景岳等,亦於著作中強調「節欲保精」以養生,間接呼應「新內勿刺」之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