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下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下氣是中醫名詞,有以下幾個含義:

  1. 人體下部之氣。《靈樞.口問》:「下氣不足,則乃為痿厥、心悗。」
  2. 症名。腸胃鬱結,排泄氣體,即矢氣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諸氣源流》:「下氣,腸胃鬱結病也。蓋惟鬱結,則腸胃之氣不能健運,所納谷食之氣,從內而發,不得宣通,往往上行則多噫氣,上行不快,還而下行,因復下氣也。」
  3. 運氣學說術語。指六氣定位下之氣,如水位下之土氣,土位下之木氣,木位下之金氣,金位下之火氣,火位下之水氣等。
  4. 中藥學術語。指中藥的一種功用。《本草綱目》:萊菔子「下氣定喘,治痰消食。」即降氣。詳該條。
  5. 即放屁。

下氣在中醫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它是人體氣血運行的基礎。下氣不足,則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,如痿厥、心悗等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注意調理下氣,以保持身體健康。

下氣不足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不當。飲食不當是導致下氣不足最常見的原因之一。如果經常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就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下降,從而引起下氣不足。
  2. 情志不遂。情志不遂也是導致下氣不足的原因之一。如果經常生氣、鬱悶、焦慮等,就會導致肝氣鬱結,從而影響脾胃功能,導致下氣不足。
  3. 勞累過度。勞累過度也是導致下氣不足的原因之一。如果經常熬夜、加班、運動過度等,就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下降,從而引起下氣不足。
  4. 疾病因素。疾病因素也是導致下氣不足的原因之一。如果患有慢性胃炎、胃潰瘍、肝炎等疾病,就會影響脾胃功能,導致下氣不足。

下氣不足的症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腹脹、腹痛。
  2. 噯氣、放屁。
  3. 食欲不振。
  4. 消化不良。
  5. 疲倦乏力。
  6. 精神不振。
  7. 面色蒼白。
  8. 舌苔白膩。
  9. 脈象沉緩。

下氣不足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調理。飲食調理是治療下氣不足最基礎的方法之一。在飲食上,要注意少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多吃易消化、清淡的食物,如米粥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  2. 情志調理。情志調理也是治療下氣不足的重要方法之一。要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生氣、鬱悶、焦慮等不良情緒。
  3. 運動鍛鍊。運動鍛鍊可以增強脾胃功能,改善下氣不足的症狀。
  4. 藥物治療。如果下氣不足的症狀比較嚴重,可以通過服用中藥進行治療。常用的中藥有香附、木香、陳皮、白朮等。
  5. 針灸治療。針灸治療可以調理脾胃功能,改善下氣不足的症狀。

下氣不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,如消化不良、腹脹、腹痛等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注意調理下氣,以保持身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