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下氣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下氣海
下氣海,乃中醫學中經穴之別名,出自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,即為氣海穴,又稱「丹田」或「肓之原」。其位於任脈之上,具體位置在腹中線,臍下1.5寸處,屬人體要穴之一,與上氣海(膻中穴)相對應,共主氣機調和之職。
經絡歸屬與功能
下氣海屬任脈,為「生氣之海」,乃先天元氣匯聚之所。《類經》記載:「氣海者,男子生氣之海也。」此穴與腎氣相連,主導下焦氣化功能,能補益元氣、溫煦臟腑,尤擅調理氣虛、陽衰之證。
主治與應用
- 益氣固本:治療氣虛乏力、臟器下垂(如胃下垂、脫肛),以及久病體虛、元氣虧耗之證。
- 溫陽散寒:針對下焦虛寒所致之腹痛、泄瀉、遺尿、陽痿,或婦人月經不調、帶下清冷等症。
- 行氣導滯:可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之脘腹脹滿、便秘,或氣逆上衝之呃逆。
中醫理論基礎
《難經·六十六難》云:「臍下腎間動氣者,人之生命也,十二經之根本也。」下氣海即為此動氣所在,為衝任二脈與腎氣相交之樞紐。針灸或艾灸此穴,可激發元氣,調動周身經氣運行,尤適於虛寒性病證。
配伍應用
- 配關元、三陰交,治陽虛諸證;
- 配足三里,補中益氣,調理脾胃;
- 配百會,升提陽氣,治中氣下陷。
下氣海為保健要穴,自古有「氣海一穴暖全身」之說,透過適當刺激,可助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相融,維繫生命根本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