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下體腫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下體腫痛,中醫名詞,又稱下肢腫痛。是指下部肢體腫脹疼痛的一種病證。多由衛氣不固,風濕侵襲所致。臨床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,伴有脈浮、自汗、惡風等症狀。治療宜祛風濕,兼固表,可用防己黃芪湯、五皮飲等方藥治療。

下體腫痛的病因病機

下體腫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風濕侵襲:風濕為外邪之一,其性善行而數變,易侵犯人體肌肉、筋脈,導致氣血不通,經絡阻滯,從而引起下肢腫脹疼痛。
  2. 衛氣不固:衛氣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,若衛氣不固,則外邪容易侵入人體,導致下肢腫脹疼痛。
  3. 脾虛濕盛:脾主肌肉,若脾虛則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下注下肢,導致下肢腫脹疼痛。

下體腫痛的臨床表現

下體腫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下肢腫脹疼痛:下肢腫脹疼痛是下體腫痛的主要症狀,多為一側或雙側下肢受累,腫脹程度不一,疼痛可為隱痛、脹痛或刺痛,可伴有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  2. 脈浮:下體腫痛患者多見脈浮,這是由於風邪入侵人體,導致氣血不通,經絡阻滯所致。
  3. 自汗:下體腫痛患者常見自汗,這是由於衛氣不固,外邪侵襲人體,導致津液外泄所致。
  4. 惡風:下體腫痛患者常見惡風,這是由於風邪入侵人體,導致肌肉、筋脈失養,疼痛加重所致。

下體腫痛的診斷與鑑別診斷

下體腫痛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下肢腫脹疼痛、脈浮、自汗、惡風等症狀,並結合相關檢查,如血常規、尿常規、X線檢查等,可以確診下體腫痛。

下體腫痛的鑑別診斷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疾病:

  1. 下肢靜脈曲張: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常見下肢腫脹疼痛,但多為雙側下肢受累,且腫脹程度較輕,疼痛較輕,無自汗、惡風等症狀。
  2. 下肢蜂窩組織炎:下肢蜂窩組織炎患者常見下肢腫脹疼痛,但多為一側下肢受累,腫脹程度較重,疼痛較劇烈,伴有發熱、寒戰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  3. 下肢骨折:下肢骨折患者常見下肢腫脹疼痛,但多為局部腫脹疼痛,無自汗、惡風等症狀。

下體腫痛的治療

下體腫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祛風濕、兼固表:風濕為外邪之一,其性善行而數變,易侵犯人體肌肉、筋脈,導致氣血不通,經絡阻滯,從而引起下肢腫脹疼痛。因此,治療下體腫痛,首要任務是祛風濕、兼固表。常用方藥有防己黃芪湯、五皮飲等。
  2. 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:下體腫痛患者多見下肢腫脹疼痛,可用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藥物治療,如三七粉、丹參、赤芍等。
  3. 補益脾氣、健脾祛濕:下體腫痛患者常見脾虛濕盛,可用補益脾氣、健脾祛濕的藥物治療,如党參、白朮、茯苓等。

下體腫痛的預防

下體腫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