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下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下脫,中醫名詞。

  1. 病名。指子宮脫出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:「胞絡損傷,子臟虛冷,氣下沖則令陰挺出,謂之下脫。」即陰挺。詳該條。
  2. 脫證之一。見《張氏醫通.脫》。多因房勞傷精。其證翕翕不氣,不能飲食,大便滑泄無度,小便清利倍常,或夢寐走泄,晝夜遺精,或精血並脫,不能自主。

下脫,是指子宮脫出。子宮是女性生殖器官之一,位於盆腔中,前面是膀胱,後面是直腸。子宮有三個部分,上部是子宮體,中部是子宮頸,下部是陰道。子宮脫出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向下移位,甚至脫出陰道口。

下脫的原因有很多,最常見的是由於分娩時用力過猛,導致子宮下段的支持組織損傷,使子宮失去正常的支撐,從而發生脫出。其他原因包括:

  • 長期便秘、咳嗽、排尿困難等,使腹腔壓力增高,導致子宮脫出。
  • 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,使子宮增大,重量增加,導致子宮脫出。
  • 老年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,使子宮的支持組織鬆弛,導致子宮脫出。

下脫的症狀包括:

  • 陰道有腫物脫出,或有下墜感。
  • 腰骶部疼痛。
  • 排尿困難。
  • 性交疼痛。

下脫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保守治療:包括使用陰道托、佩戴束腹等。
  • 手術治療:包括子宮切除術、子宮懸吊術等。

下脫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• 避免久坐、久站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盆底肌肉力量。
  • 避免重體力勞動。
  • 避免長期便秘、咳嗽、排尿困難等。
  •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下脫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