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蕭吉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蕭吉(西元6世紀),字文休,南蘭陵(今江蘇武進)人,隋代著名養生理論家與術數學者。其學術背景融合經學、陰陽五行與醫學養生,尤擅長將傳統數術理論應用於健康領域,體現隋唐之際醫道合流的學術特色。

【學術傳承】 蕭吉活躍於隋文帝至煬帝時期,曾任太府少卿,其學術體系承襲漢代讖緯學與六朝道教養生傳統。在醫學方面,其說受到《黃帝內經》「治未病」思想深刻影響,特別重視「五運六氣」理論在養生中的運用,主張順應四時陰陽變化調攝身心,此觀點見於其佚著《帝王養生要方》殘篇記載。

【著作考略】

  1. 《帝王養生要方》六卷 此書為蕭吉醫學思想代表作,據《隋書·經籍志》載,內容包含:
  • 導引吐納術與臟腑調理法
  • 藥膳配伍的五行生剋原則
  • 宮廷秘傳的鍼灸禁忌時辰 書中提出「五臟應五方」的方位養生法,認為東方宜養肝、南方宜養心,將地理方位學說引入治療體系。
  1. 《相經要錄》 雖屬相術著作,但包含中醫望診學內容:
  • 發展《內經》「五色診」理論,系統論述面色與臟腑關係
  • 提出「形神相副」診斷原則,認為體貌特徵反映先天稟賦與病理傾向

【學術貢獻】

  1. 五行理論創新 蕭吉在《五行大義》中完善五行配屬系統,將傳統「木火土金水」與:
  • 五音(角徵宮商羽)
  • 五體(筋脈肉皮骨)
  • 五志(怒喜思憂恐) 建立動態對應關係,為後來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的情志療法奠定基礎。
  1. 時辰養生說 創造性提出「十二時辰臟腑流注」理論,主張:
  • 子時(23-1時)膽經當令,宜臥養陽氣
  • 午時(11-13時)心經主事,宜小憩寧神 此說被後世《諸病源候論》吸收發展。
  1. 導引術改良 在華佗「五禽戲」基礎上,創編適合貴族階層的坐式導引法,強調:
  • 脊柱旋轉以通督脈
  • 踵息法調理腎氣 其術式部分內容保存在《雲笈七籤》中。

【歷史評價】 蕭吉學說體現隋代醫學三大特徵:

  1. 融通醫、道、釋養生理論
  2. 重視預防醫學的社會實踐
  3. 將數術系統引入診療體系 其對臟腑與時空關係的論述,直接影響唐代王冰注釋《素問》的運氣學說發展。雖原著多散佚,但透過日本丹波康賴《醫心方》所引片段,仍可窺見其結合天文曆法與醫學的獨特學術風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