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蕭九賢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蕭九賢,字慕白,明代著名醫家,江西會昌人士。精研內、外諸科,尤擅外科證治。於洪武年間(1368-1398年)因任里長職務,解送實竹至南京期間,適逢馬皇后罹患乳癰(即現代醫學之急性乳腺炎),其症勢險惡,太醫屢治無效。蕭氏應召入宮,辨證施治,投以方劑,三日即癒。明太祖嘉其術,授太醫院吏目,並准其乘驛歸鄉,彰顯其術業之精。
學術貢獻與著作
蕭氏留有醫著《外治啓鑰》與《回生要義》,雖已亡佚,然從書名推測,當屬外科臨證與急救醫學之專論。按明代外科發展脈絡,其術或承襲南宋陳自明《外科精要》之體系,結合外治法(如膏藥、針灸、熨引)與內服方藥,體現中醫「內外合治」之特色。
乳癰治療之探微
馬皇后所患乳癰,中醫辨證多歸因於肝胃鬱熱或乳汁瘀滯。蕭氏能速效取癒,推測其方或含瓜蔞、蒲公英(清熱解毒)、穿山甲、王不留行(通絡下乳)等藥,佐以活血散結之品,符合明代外科「消、托、補」三法中之「消法」原則。此案例亦反映明代醫家對癰疽類疾病已具系統性治療規範。
歷史定位
蕭氏由地方醫者晉身太醫院,顯示明代初期民間醫術與宮廷醫學之交流。其生平事蹟載於方志,堪稱江西地域醫學之代表性人物,對研究明代外科術發展及醫政制度具重要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