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蕭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蕭飋,亦作「蕭瑟」,為中醫古籍中描述氣候與病機之專有名詞,主要用以形容秋季肅殺、涼燥之氣象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言:「堅成之紀……其德霧露蕭瑟」,此處「蕭瑟」即指金秋之氣,具收斂、沉降之性,與五行中「金」相應,對應人體肺臟機能。

中醫理論中之蕭飋內涵

  1. 氣候特徵與六淫關聯
    蕭飋體現秋季「燥金當令」之特質,其氣清冷乾燥,易化為外邪「燥邪」。《醫宗金鑑》指出,秋氣蕭飋,若太過則傷肺絡,可致乾咳、皮膚皴揭等燥傷肺陰之候。此與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「燥勝則乾」之理互為呼應。
  2. 五行生剎與臟腑影響
    肺屬金,主肅降,與蕭飋之氣同氣相求。秋季蕭飋之氣盛行時,肺氣宜順應自然斂藏,若肺陰不足或衛外不固,反易受蕭飋之氣所乘,出現鼻燥、咽乾、氣逆等症。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更言「金風蕭瑟」,強調風邪夾燥從西方而來,直中肺經。
  3. 病機演變與治療啟示
    蕭飋所引發之病理變化,多見「燥灼津液」或「金剋木」之證。如秋深蕭飋過甚,肝木受鬱,可現脅痛、目澀等木不疏土之象,此即《黃帝內經》「生氣通天論」所述「秋傷於燥,冬生咳嗽」之傳變基礎。臨床治此當參葉天士「上燥治氣,下燥治血」之法,選用杏仁、麥冬等柔潤之品。

古籍文獻之延伸論述

《類經》注釋「蕭瑟」為「金氣淒涼」,張介賓進一步闡釋其為「陽氣始降,陰氣始凝」之象。《溫病條辨》亦援引此概念,指出秋令蕭飋之際,伏暑內發者常見「燥熱搏結」之證,當以清燥救肺湯類方劑調之。
歷代醫家重視蕭飋之氣對「脈象」之影響,如《脈經》記載秋脈當「輕虛以浮,來急去散」,若反見沉澀,則為蕭飋之氣內侵,營衛失調之兆。此說深化了四時脈法與自然氣候之連結。

綜觀之,蕭飋於中醫理論不僅是氣候描述,更是闡釋天人相應、病機轉化之關鍵概念,其與五運六氣、臟腑生理病理均有深刻聯繫。透過剖析此類術語,可窺見古代醫家對自然與人體動態平衡之精密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