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蕭塤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蕭塤(生卒年不詳),字賡六,號慎齋,清代著名醫家,檇李(今浙江嘉興)人。早年習儒,後棄儒從醫,潛心鑽研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等中醫經典,並博採歷代名家醫說,於內科雜症及婦科疾患尤具心得。其學術思想以經典為綱,注重理論與臨牀結合,對虛損、癆瘵等慢性疾患的辨治有獨到見解。
學術著作與成就
- 《醫學經綸》
全書共一百三十四卷,以《內經》理論為核心,系統梳理歷代醫家學說。蕭塤主張「以經解經」,透過經文互參闡釋醫理,並結合自身臨牀經驗,分門別類論述內科雜症。書中對「虛損」的論述尤為詳盡,強調「五臟之傷,窮必及腎」,提出調補脾腎、分期論治的原則,體現其重視陰陽平衡的學術特色。 - 《女科經綸》
本書專論婦科疾患,蕭塤指出:「婦人之病,首重衝任二脈。」認為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帶下等症多因「肝脾失調、衝任不固」,並提出「調經為婦科第一要務」的觀點。其辨證主張:- 「因病致經亂者,當治其本」
- 「因經亂致病者,當調其經」
此論對後世婦科影響深遠,如治療崩漏提出「塞流、澄源、復舊」三法,至今仍為臨牀所沿用。
-
《中風症》
成書於1722年,現存抄本。蕭塤將中風分為「真中風」與「類中風」,強調「內風旋動」的病機,提出「平肝息風、滋養陰血」的治法,並詳列針灸選穴與藥方配伍,反映其對急重症的處理經驗。
學術特色與影響
蕭塤的醫學理論深植於經典,尤重《內經》「正氣存內」思想,臨牀擅長從調理氣血、平衡陰陽入手。其對婦科的論述,進一步發展了「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」的理論,後世葉天士等醫家在婦科辨證中亦受其啟發。此外,他對虛勞證提出「補虛不忘祛瘀」的觀點,體現了「攻補兼施」的治療智慧。著作中以經絡學說統領各科辨證,展現中醫整體觀的思維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